普天之下,谁能让纣王低头服软?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闻太师——闻仲。即使纣王敢对宰相商容、亚相比干、镇国武成王黄飞虎等人毫不留情,可每当他见到闻太师时,立刻变得如同软面条一般,浑身无力,犹如老鼠遇到猫。闻太师一挥王鞭,纣王便得如同遭雷击般,浑身颤抖。
闻太师的至高无上的权威,来源于先王帝乙的特殊授命。正是帝乙的授予,使得闻仲能够权倾朝野,连人王帝辛也不得不对他另眼相待,极尽尊重。闻仲的地位,非同一般,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朝中大臣。
然而,问题随之而来:商汤阵营中有无数英勇的凡人武将,甚至有大罗金仙与准圣仙人效命,帝乙为何偏偏选择闻太师作为唯一的托孤大臣,授命于他,并将纣王与商汤的命运紧密相连?
闻仲不过是个半仙之体,三代截教弟子,他凭什么能获得帝乙的青睐,又为何能在纣王眼中被视作神灵般的存在?
答案或许就隐藏在闻仲的葬身之地——绝龙岭。这里,与殷商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闻仲与雷祖的身份以及他与殷商的历史渊源,也因此愈发显得神秘莫测。
商汤灭夏、周武王伐商,两者之间如出一辙。纣王纵情宠爱妲己,修建鹿台,劳民伤财,激起了八百诸侯的不满。周武王率军攻入朝歌,摧毁了商朝的根基。与此同时,夏桀也因宠妺喜、修建夏台、暴政虐民,最终被成汤所灭。
展开剩余79%这一切,犹如一场漫长的较量,既是权力的斗争,也是天命的交织。商汤,或许可以看作是天命的化身。他是商王契的十四代后裔,在东夷族群中堪称佼佼者,成熟的文明中心便在“商”与“殷”之间。成汤起兵反夏,其战术极为巧妙,不仅打击了殷商腹地和夏桀的亲王诸侯,还通过跨越黄河、太行山的战争,一举直取夏桀的都城,展开了空前的战略攻势。
鸣条之战,即是成汤与夏桀的生死较量。这一战,成汤几乎将所有的战略资源投入其中,在粮草和兵员面临枯竭的危机中,成汤依然不放弃,最终凭借天意——雷神的庇护,获得了最后的胜利。
成汤在胜利后,立刻占领了夏后氏的王城,祭天宣誓,自己是天命所归,取代夏桀,建立了殷商。至此,商汤的胜利,也不仅仅是依靠个人智勇,更是得到了雷神的庇佑。而这一切,也与殷商与雷神之间的深厚联系密不可分。
历史的长河中,王权、神权与巫权始终是纷争的焦点。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的更替,权力的更迭往往伴随着神权与巫权的对立与结合。商王历代不断试图削弱大祭司的权力,集神权与王权于一身,而这一切的根源,都在于商汤的终极目标:将权力握在自己手中。
商王武乙时代,殷商进入了衰退期,许多诸侯心生叛意。为了重塑王朝的辉煌,武乙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——以人偶射天,试图挑战天帝的神权。这个行为看似大胆,实则危险,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。天雷轰击,雷神的报复,恰恰昭示了人王与神明之间的微妙关系。
帝乙临终时,殷商再次面临着巨大危机。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,帝乙决定采取更温和的策略,希望借由雷神的力量,帮助纣王顺利继位,避免神权与王权的进一步对立。最终,帝乙将纣王托付给了闻太师,并将整个朝廷的命运交给了这位忠诚的辅佐大臣。
闻太师,号称“雷祖”,拥有雄伟的金鞭和强大的雷电之力。他是截教金灵圣母的弟子,金灵圣母则是通天教主的门下高人。尽管闻太师手中的金鞭不及通天教主的紫电锤,但他的雷电之力依然无与伦比,绝非雷震子、辛环所能比拟。
帝乙为何会选择闻仲?这是因为金灵圣母的推荐,而她曾告诫帝乙,闻仲一生无法躲避“绝”字,而“绝龙岭”则是他的命运之地——不仅是他的葬身之地,也是殷商的起源之地。正是这个深具象征意义的地点,决定了闻太师的命运,也注定了商汤王朝的最终结局。
帝乙早已明白,闻太师就是雷祖下凡,他的存在代表着商汤江山的延续。于是,他在临终时,将纣王托付给闻太师,期待闻太师能够带领纣王继续商朝的伟大事业。
然而,命运并未如帝乙所愿。最终,闻太师却死于云中子之手。玉虚宫的神火,携带着元始天尊的意志,最终吞噬了这位忠诚的大臣。闻太师的死,不仅断绝了殷商的气运,更是雷神意志的体现,彻底切断了纣王与商汤天命的联系。
闻太师的一生,忠诚至极,尽职尽责。即便在死前,他仍不忘告诫纣王,履行自己的使命。尽管最终未能改变命运,但他依然是忠臣的典范,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位杰出人物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亚配资-合规配资平台-配资网前十名-互联网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