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太极拳 招熟而懂劲·行拳若流水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太极拳运气法是一项颇具价值的传统技艺,过去精通杨式太极拳的前辈,大多熟练掌握这一方法。然而,他们常将其视为珍贵秘诀,不愿轻易传授,着实令人惋惜。若人们能将其当作八段锦那样,通过练习来加强深呼吸锻炼,将会收获诸多益处,学习者切不可轻视。
此外,练习太极拳运气法时,呼吸务必自然。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,都应缓慢进行,切忌操之过急,也不要刻意屏息或过度压制呼吸,以免产生不良后果,这一点需格外谨慎。
第一式
双脚并拢站立,头部保持正直,双眼平视前方;舌头抵住上腭,嘴唇与牙齿闭合,用鼻子呼气;同时,肩膀下沉,肘部自然下垂,胸部微含,背部挺拔,两手掌心向下按压,手指向前伸展,手臂肘部微微弯曲;全身放松,精神专注,将意念贯穿至头顶(图1)。此式仅有一个动作,内气呼吸转换也只有一次“呼气”过程。
图片
【要领】此式通过鼻子呼气,此时中焦之气分为上下两层,上层之气从鼻子呼出,下层之气则逐渐沉入丹田。双手向下按压时要自然,不要使用僵硬的力量,手臂肘部保持微屈,切勿过于伸直,这一要求在整套太极拳运气法中始终一致。
需注意,初学者应先专注于动作练习,对于鼻子的腹式呼吸以及气息的升降,不必刻意强求,顺其自然即可。因为在内气尚未贯通时,过度关注内气运行,可能会引发问题 。
第二式
承接上式,双手同时向左右两侧平行分开,直至与肩膀平齐,掌心向下,手指伸直,双眼平视前方(图2)。
图片
【要领】此式动作看似简单,但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至关重要。双手分开时,用鼻子吸气(此时丹田气即下层气,被逼向上贴于脊背);当双手完全分开到位后,动作停止,随即改为呼气(下层气沉入丹田)。此式虽只有一个动作,但内气呼吸经历了两次转换。
第三式
承接上式,双手同时向内回抱,在胸前交叉,呈斜十字形,右臂在上,左臂在下,掌心向下。顺势含胸拔背,双手同时翻转,使掌心朝内,手指下垂,目视前方(图3)。
图片
【要领】双手回抱时吸气(上层气从鼻子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);双手下垂时,改为呼气(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)。此式包含两个动作,内气呼吸也相应为一吸一呼 。
第四式
承接上式,双手同时向内向上翻转,右手转至左手内侧,两掌心均朝内;与此同时,双膝微微弯曲,上半身逐渐下蹲,目视前方(图4)。
图片
【要领】动作进行的同时,用鼻子吸气(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)。此式动作对应的内气变化仅为一次“吸气” 。
第五式
承接上式,双掌向外翻转,双臂向下向后收回至两胯旁,掌心朝上,手指向前伸展,身体同时逐渐上升,膝盖慢慢伸直,目视前方(图5)。
图片
【要领】此式与第四式动作需连贯进行,内气依然为吸气状态(上层气吸气,下层气仍贴于脊背),与第四式的内气连贯统一,均属于单一动作的内气变化 。
第六式
承接上式,双手同时向前、向上伸出,与胸部平齐,掌心向上,手指前伸;同时双膝微微弯曲,上半身逐渐下蹲,目视前方(图6)。
图片
【要领】动作进行的同时,用鼻子呼气(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),此式动作与内气变化均为一次 。
第七式
承接上式,双手同时向左右两侧平肩分开,掌心朝上,手指伸直,目视前方(图7)。
图片
【要领】呼吸要与动作协调配合,双手分开时吸气(下层气贴于脊背);当双手完全分开到位后,动作停止,随即改为呼气,同时身体逐渐上升,膝盖慢慢伸直(下层气沉入丹田)。此式只有一个动作,但内气变化包含一吸一呼 。
第八式
承接上式,双手逐渐握拳,向上向内同时升至两耳旁,虎口向上;双膝微微弯曲,上半身逐渐下蹲,目视前方(图8)。
图片
【要领】握拳时不要过于用力,双臂不要使用僵硬的力量,全身应保持放松状态,含胸拔背。同时用鼻子吸气(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)。此式动作与内气变化均为一次 。
第九式
承接上式,双拳同时向外翻转,虎口左右相对,拳心向外,目视前方(图9)。
图片
【要领】此式动作与上式连贯,内气依然保持吸气状态,与上式的内气连贯统一。此式动作与内气变化均为一次 。
第十式
承接上式,双拳变为手掌,同时向左右向下分开,与肩膀平齐,掌心向下,手指伸直;身体同时逐渐上升,膝盖慢慢伸直,目视前方(图10)。
图片
【要领】此式动作进行的同时,内气为呼气(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),动作与内气变化均为一次 。
第十一式
1. 承接上式,双掌逐渐握拳,同时向上、向内升至两耳旁,虎口朝上;含胸拔背,身体逐渐下蹲,双膝微微弯曲,目视前方(图11实线部分)。
图片
2. 双拳同时上升,至太阳穴旁,虎口向上;身体逐渐上升,两膝慢慢伸直,目视前方(图11中间虚线部分)。
3. 双拳同时再上升至头顶,虎口向上,目视前方(图11上部虚线部分)。
【要领】从本式第一个动作开始,内气即为吸气状态,即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;第二个动作时,内气连贯不断,依然是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;第三个动作时,上层气仍为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。此式包含三个动作,但内气变化始终为一次吸气 。
第十二式
1. 承接上式,双拳变为手掌,再同时向外翻转上举,掌心向上,手指相对;同时两膝慢慢伸直,身体逐渐上升,脚跟微微提起,目视前方(图12上臂实线部分)。此式内气为呼气,即动作进行时,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。
图片
2. 双掌同时向内旋转,两肘微微弯曲,两小臂交叉,呈斜十字形,右手在上,左手在下,掌心均向外,目视前方(图12上臂头顶虚线部分)。动作进行时内气改为吸气,即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。
3. 双手同时向左右下落,置于胯旁,掌心向上,手指前伸;同时身体、膝盖、脚跟逐渐下落,目视前方(图12上臂体前虚线部分)。此式与第五式动作相同,内气仍为吸气,即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仍贴于脊背。
【要领】此式三个动作中,呼吸有一次转换,需协调自然。身体的升降过程要缓慢、顺畅,避免突然的起落 。
第十三式
1. 承接上式,头部保持正直,双手同时向内交叉相合,置于小腹前,掌心向上,两手大拇指相对,左手在上,右手在下,目视前方(图13)。此式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。
图片
2. 手臂保持不动,头部随着腰腿向左旋转,向后转视,直至头部无法再转动为止。此式内气为吸气,即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。
3. 头部转回原位,同时呼气(即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)。
4. 头部随着腰腿向右旋转,向后转视,直至头部无法再转动为止,同时吸气(即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)。
5. 头部转回原位,同时呼气(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)。
【要领】转身拧头的动作要柔顺自然,与呼吸配合协调。练习时,头部左右向后转视的次数,进行两次或三次均可,但最终都要转回头部正直的状态 。
第十四式
承接上式,双掌同时向内旋转,掌心向下;上半身向前弯曲、俯下,两掌心和手指触地;双脚并拢,双膝挺直(图14)。
图片
【要领】此式动作进行的同时,内气为呼气(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)。初学者在前俯时,如果手掌无法触地,弯曲到合适位置即可,不必勉强自己,也不要弯曲膝盖。随着练习时间增长,腰部变得柔软后,自然能够触地。此式也可重复进行两到三次,起身时吸气,下俯时呼气,动作要自然,不要使用僵硬的力量 。
第十五式
承接上式,上半身抬起直立,双掌内旋上举,在胸前交叉,呈斜十字形,掌心向内,右手在外,左手在内,含胸拔背;双膝微微弯曲,身体微微下蹲,目视前方(图15)。
图片
【要领】动作与呼吸要协调配合,用鼻子吸气,且吸气贯穿整个动作过程(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) 。
第十六式
1. 左手经面前向上举托,置于头顶,掌心向上,右手经胸前向下按压,置于右胯侧,掌心朝下,两手指均伸直;同时两膝慢慢伸直,身体逐渐上升,目视前方(图16实线部分)。此动作过程中用鼻子呼气,即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。
图片
2. 左手经头右侧下落,右手经腹前上抱,同时在胸前抱合,交叉成斜十字形,左手在外,右手在内,含胸拔背;同时双膝微微弯曲,身体逐渐下降,目视前方(图16虚线部分)。此动作过程中用鼻子吸气,即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。
【要领】两个动作需连续自然,呼吸配合也要顺畅。身体的升降过程要垂直、缓慢、自然。此式包含两个动作,呼吸变化也为一呼一吸 。
第十七式
1. 右手经面前向上举托,置于头上方,掌心向上,左手经胸前向下按压,置于左胯侧,掌心朝下,两手指均伸直;同时双膝慢慢伸直,身体缓缓上升,目视前方(图17实线部分)。此动作过程中用鼻子呼气,即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。
图片
2. 右手经头左侧下落,左手经腹前上抱,两手同时在胸前抱合,交叉成斜十字形,右手在外,左手在内,含胸拔背;同时双膝微微弯曲,身体顺势下蹲,目视前方(图17虚线部分)。此动作过程中用鼻子吸气,即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。
【要领】两个动作要连续自然,呼吸配合需顺畅。身体升降要垂直、缓慢、自然。此式包含两个动作,呼吸变化也为一呼一吸 。
第十八式
双手同时向下翻转,掌心朝内,手指下垂;含胸拔背,身体与膝盖保持上式的下蹲和微屈状态,目视前方(图18)。
图片
【要领】此式以手臂外翻下垂动作为主,身形和膝盖姿态保持不变。手臂动作进行的同时,用鼻子呼气,即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 。
第十九式
双手同时向里、向上、向外翻转,右手转至左手内部,两掌心朝内,掌指斜向上,身体与膝盖保持上式姿态不变,目视前方(图19)。
图片
【要领】此式动作进行的同时,用鼻子吸气,即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贴于脊背。动作与内气变化均为一次 。
第二十式
双手同时向下、向后收回置于两胯旁,掌心朝上,手指伸直;同时两膝慢慢伸直,身体略微上升,目视前方(图20)。
图片
【要领】此式动作进行时,用鼻子吸气,即上层气吸入,下层气仍贴于脊背,动作与呼吸变化均为一次 。
第二十一式
双手同时向左右略微分开,上提至两胁旁,再向下按压,掌心朝下;同时两膝慢慢伸直,身体顺势上升,恢复到第一式的状态,目视前方(图21)。此过程中用鼻子呼气,即上层气呼出,下层气沉入丹田 。
图片
【要领】此式与第一式相同,全套练到此式即为一遍,此时应稍作停顿,让周身气血恢复到初始状态 。
放松式
在完成整套健身运气法(或全套太极拳、推手或大捋等)练习后,若加练此放松式,对于促进周身气血流通、使人身心舒畅极为有益。具体练法如下:
1. 双脚平行分开,间距略宽于肩膀,身体下蹲,双膝微微弯曲,呈马步姿势。上半身保持正直,头部虚领顶劲,腰部、胯部放松,含胸拔背,肩膀下沉,肘部下垂,尾闾保持中正。双臂弯曲,上抬置于肩膀两侧,手指向前,掌心向下。利用腰腿的力量,让双臂和双膝随意抖动一百到二百下(图22实线部分)。
图片
2. 双臂向左右平肩分开,手指伸直,掌心向下。保持身形不变,再次利用腰腿的力量,让双臂和双膝随意抖动一百到二百下(图22虚线部分)。
【要领】抖动时不要使用僵硬的力量,一切动作要自然。在身体放松顺畅的状态下,用内力带动抖动效果更佳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盈亚配资-合规配资平台-配资网前十名-互联网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